第一部分 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思考
一、课题研究的目标
立足本县区,同时与邻近县区加强交流来开展本课题的研究,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对教育信息技术及其发展的认识,转变教师教育教学观念;明晰教师需具备的哪些教育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体系化的结构,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
1、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认识,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从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角度,阐述如何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教育技术应用到我们实际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从思想上接受它,从行动上利用它,让教育技术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成为常态化。
2、研究教师必备的信息技术素养,提出体系化的技术应用架构
从教师教育教学的实际进行分析,提出教师需要掌握哪些必备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出体系化的技术应用架构,让教师在实际运用的时候,思路清晰,学会运用并能够有效运用到工作中。
三、课题研究方向与内容的思考
在课题开题之后,我们课题组成员在一起公开研讨或私下交流,思考了很多,教育技术是个很大的面,找不到落脚点,很困惑……通过一段时间的交流、研讨与思考,本课题的出发点放在“技术”层面来进行,课题组提出了研究的两个方向与内容:一是,当前微课在教学应用及其研究中如火如荼,很多都是“高大上”的知识与技能,往往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很难“落地”,我们能不能提出一种简化的、实践操作起来很容易上手的技术应用模型,这样能够让微课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二是,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多年来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参加了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类培训,也学习很多计算机技术工具,回头看来可以说是像学了各种门派功夫的高手,但到真正实战运用时又不知从何入手,所以,课题组提出能不能对这些计算机技术工具进行梳理,做一个工具箱出来,这样帮大家理清工具及工具之间的脉络,让老师们用起来有的放矢。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开始着手从这两个方面去观察、思考、实践、摸索、反思、总结。在此后的研究过程中,根据研究的现实情况,我们对当初既定的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做了适当调整。
第二部分 课题调研分析
四、存在问题与问题思考,助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提升
1、问题分析小结
通过数据调查、访谈、经验总结等调研表明,当前本地区大部分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但是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观念固化。在教师中有两种观念影响较大,一是认为技术无用论,二是技术至上主义。第一种观念往往存在在中学阶段的教师,因为升学的压力,认为搞那些“虚头巴脑”的教学手段没有多大的实际意义;第二种观念认为,每个教师都要成为计算机技术方面的“专家”,才有资格谈得上使用计算机服务于教学。这两种观念成为我们教师学习新技术的很大阻力。
(2)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两极分化。计算机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总体呈现金字塔结构,在一个学校中往往只有少数教师计算机技术应用熟练,大部分教师还是处于计算机应用水平的初级阶段。
(3)计算机技术基础薄弱。很多教师连基本的计算机术语都不知道,计算机的基本概念都搞不清楚,这样学习计算机新知识往往存在一知半解:“糊里糊涂”的学,“糊里糊涂”的用,当然运用起来很困难,一遇到问题就无从解决。
(4)知识学习呈现碎片化状态。知识学习不够系统,不能从架构上真正把握技术,很难做到技术应用上的轻车熟路,我们知道技术是为教学服务的,但是我们了解到计算机技术一旦成为一种磕绊,就很难做到真正服务于教学。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八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客观认识信息技术手段对教学的辅助作用;
(2)加强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系统理论与应用实践的学习;
(3)克服畏惧心理,大胆尝试把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
(4)使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教学成为一种常态化;
(5)学会一种制作微课的工具软件,特别要重视小软件工具的使用;
(6)学校应该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教学,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激励机制;
(7)经常对使用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进行反思,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8)教师要学会从各类培训的工具软件中有所取舍,找到适合自己使用的工具软件。
第三部分 课题研究的技术成果
五、课题研究的创新之处
1、E1.0版课件型微课制作工具应用模型;
2、金安教师工具箱。
六、E1.0版课件型微课制作工具应用模型(注:E取自于英文easy,easy为容易、简单的意思)
1、课件型微课制作工具应用模型提出的出发点
用camtasia studio、会声会影等相关软件制作微课,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软件太过专业,掌握起来太难。基于让微课真正走入到日常教学中的思考,怎样让“技术”不再成为制作微课的“拦路虎”,因此设计这个微课制作的工具应用模型,让微课制作简单化,让教师运用起来得心应手,让微课在教学中的运用成为一种常态化,让微课真正服务于我们的教学。
2、E 1.0版课件型微课制作工具应用模型
2.1思路:
2.2硬件准备:
制作好的课件、写好的脚本、笔记本电脑或带麦克风的台式电脑。
2.3计算机工具软件:
snagit 11.0录屏软件、Sound forge 9.0音频编辑软件、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
2.4 课件型微课的制作:
课件型微课制作方法是:用snagit 11.0录屏软件录制微课主体性视频,用Sound forge 9.0音频编辑软件编辑背景音乐或处理录音文件,用狸窝全能转换器对视频进行合成。
2.4.1 snagit 11.0录屏软件
snagit 11.0软件不大,安装包大小约61MB,安装起来很快速也很容易。snagit 11.0软件对电脑硬件要求不高,经测试,普通的办公台式机或笔记本电脑都能很流畅的运行;软件环境方面snagit 11.0软件兼容性较好,目前电脑的操作系统(windows XP或windows 7及以上版本)都能安装和正常运行。
snagit 11.0录屏软件包含了两个小软件:snagit 11.0录屏软件(图1)和Snagit 11 Editor编辑器软件(图4)。
微课录制包含三个流程:
(1)snagit 11.0录屏软件主界面。Snagit 11.0录屏软件主界面如图1,关注操作此界面中右下角方框的部分,选择 “视频”按钮选项,单击摄像机标志的“录屏”按钮开始进入录制界面如图2。注意在视频录制前,设置好光标跟随,在主界面菜单 “捕获”(图1上面的框线处)子菜单中有一项“包含光标”的选项(如图3框线处):如果选中(勾选),则在成品的视频中光标操作会完整显示其移动画面,否则,在成品视频中不出现光标移动的画面。
(2)录制工具界面。图2即微课录制的工具界面从左到右依次为“rec”录屏健、暂停录制键、麦克风开关键、系统音频开关键,操作的要点有三点:一是利用鼠标左键拖放可以选择录屏大小的范围,二是注意运用暂停(shift+F9)和结束(shift+F10)的快捷方式方便操作的进行,三是麦克风按钮(语音录制或静音)和系统音频按钮(加入背景音乐)。
关于录制视频时加入背景音乐的操作,首先打开音乐播放器(如酷我音乐盒或酷狗等)播放背景音乐,然后再开始录制,注意调小背景音乐的音量,突出微课讲解人的声音。
(3)Snagit 11 Editor编辑器界面。录制完成后进入Snagit 11 Editor编辑器界面如图4,选择“文件”—“另存为”—“标准格式”(图4框线处),软件就会把录制的视频保存为MP4视频格式的文件。
snagit 11.0录屏软件的操作步骤少,简单易掌握,让微课的录制简单易行,从而大大减少了教师制作微课的技术壁垒。
2.4.2 Sound forge 9.0音频编辑软件
Sound forge 9.0(如图5)是一款音频文件编辑软件,可以给微课制作背景音乐或者对录制的声音文件进行编辑。
Sound forge 9.0是一款“免安装”软件,俗称“硬盘版”软件,直接拷贝到电脑里在文件夹中找到Forge90.exe文件双击直接打开运行。Sound forge 9.0软件包大小约98MB。
Sound forge 9.0软件特点是加载音频文件后能够精细的显示出声音文件的左、右声道声波图(如图5界面左边的上面的1左声道和下面的2右声道),在波图上操作非常容易,直接用鼠标的左、右键就可以对声音进行剪切、复制、粘贴等操作,可以进行声音的截取、合成、删减以及格式转换等操作,并且软件提供了精准到毫秒(1秒=1000毫秒)的操作,可以对声音波图的操作通过精确的数字进行精准定位。用鼠标双击图5框线区域可以输入精准的定位数字,1表示是选取的开始时间,2表示截止时间,3表示从开始到截止的选区总时间。Sound forge 9.0软件提供的功能,对于我们教师制作微课在声音编辑方面的处理应该是足够了。
2.4.3 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
狸窝软件是一款应用广泛的工具性小软件,易上手、易操作,在此不多赘述。微课制作上主要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如图6)进行视频的截取和合成。
在微课录制时,普遍存在视频的开头和结尾存在时间冗余,可以通过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软件“去头、去尾”。主界面选择:添加视频—视频编辑,进入视频编辑界面如图7,图7进度条上有左、右两个边界小滑块可以定义视频截取的范围,在界面下方可以精确的设置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以及表示视频播放时间长短的截取长度。
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合成微课的封面和封底。首先做好封面、封底的图片,用snagit11.0录屏软件对封面、封底录制5秒左右的视频,一般静音录制。利用狸窝全能视频转换器将封面视频、主体视频、封底视频三段视频合成为一个视频,图6界面上加载三段视频文件,勾选“合并成一个文件”,选择“弯箭头”那个大按钮开始合成视频。生成的视频文件格式推荐mp4、flv,其中flv(f4v)是网络流行的视频格式文件。
2.5 微课的分享与发布
2.5.1 移动智能终端,如微信、QQ等;
2.5.2 电脑网络终端:
(1)易企秀,http://www.eqxiu.com/eip/user
(2)PP匠,https://ppj.io/
(3)速课,http://www.91suke.com/
七、金安教师工具箱
1、金安教师工具箱是什么
金安教师工具箱是一款专注于教师日常工作的聚合工具集,主要服务于老师教学、备课及微课制作活动,源自于我们工作中自用的一个小工具集,为配合课题组专项研究,我们对其进行了扩充与加强,是项目研究的衍生品,其性质为研究性公益作品。经过几次修改,目前的版本号为V20190310。
工具箱主要有五大版块,包括通用软件、语文教学工具、数学教学工具、信息装备和教学管理,每个版块又做了相应的二次分类,集成了相应主题的功能性应用软件。
工具箱安装仅是一次压缩包解压,只需要指定数据存放位置,建议放到非系统盘分区。安装过程不写注册表,不对系统盘释放过多配置数据,仅在桌面创建一个快捷方式,卸载只需要删除快捷方式和工具箱文件夹。集成的软件经过两种安全软件扫描,使用Hash算法生成有校验值,下载后可以用所附软件比对指纹。工具箱内所有软件都是绿色版本,无需安装,即点即用。工具箱中部分软件开发时使用了微软的DotNet框架,如果你的系统中没有支持库,在使用工具箱时可能会遇到软件打不开或者打开时报错,请自行安装微软的DotNet支持库和VC++系列库即可解决,支持库一般在360软件管家里可以直接下载安装,我们在文末的链接里也放有上述库的综合安装包。
通用软件是内容最丰富的一个模块,通用工具是它的第一子版块,集成了常用的课堂教学辅助软件如电子教鞭,教学流程分解与教学总结工具如著名的思维导图XMind,图像编辑工具如光影魔术手,还有百度云盘第三方不限速版,方便大家搬移备课资源。第二子版块是微课车间,收集有CamtasiaStudio9(喀秋莎)专业录屏软件和ARCTimePro字幕软件,还有老牌的音频处理程序GoldWave,实现微课录编一步到位,将前后期处理一次完成。此外,在通用软件最小子版块系统工具中,我们还收纳了Everything、系统激活、一键设置局域网共享等特色小工具,能足够应对一般办公室里的信息检索与资源共享的应用需求。附属的文件编辑与通用模板安排的是各类文档编辑软件与文档模板。
语文教学工具中汇集了拼音教学、汉字书写及字词典工具,主要偏重于对低年级教学的支持,还附带了稍许“模板”。
数学教学工具中主要将教学中的图形演示作为主要立足点,以求得化抽象为具体,收录了几何画板、Cabri 3D等,为了方便数学试卷的制作,将数学公式编辑器也放在这一模块里。
信息装备里,将日常班班通维护所需要资源进行了统一整理,还将高年级信息技术教学中用到的算法框图演示软件和积木式编程软件Scratch做了收集。
教学管理这个模块主要是提供给学校教务管理和班级管理的,从排课开始,到学生评语的书写,试卷的统计与分析,都有相应工具可用。
2、为什么要做工作箱
在当下的教学环境中,无论是课前的备课准备,还是教学过程,甚至是教学后的效果评测、教学管理,都已经深度依赖于信息化手段,如何让这些支持、管理的工具高效的互通与融合,有力的服务于教学全流程,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我们本身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针对教学工作以及金安区的师训工作进行了调查,在信息化支撑方面有以下几点刚性需求:
2.1集中精力做业务
有别于信息技术专职教师,普通学科教师在搭建办公环境的能力与专业性上参差不齐,对顺手且专业的软件选择上灵敏度不高,而且安装大量的软件也太过消耗精力,要让这些学科教师能从工具与环境的准备中解脱出来,全神贯注于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我们需要提供这种门槛低、功能全,一站式的解决方案。
2.2专业化
什么软件适合我们的教学工作?这是一个比较专业性的问题,选择适合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工作,在业内有一定地位的,这需要在业内沉浸较久,有明确这方面需要的同志来做。我们凭借多年的基础工作经验和教师培训经历,一直关注着信息化在教学中的支撑研究,我们觉得团队有这个研究能力,所以,课题组将教师工具箱作为我们课题的重点研究内容。
2.3 统一培训工具
每年我们在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时,都需要面对培训内容的选择问题,甚至每年的主题都不一致,其连续性、一贯性受到干扰,迫切需要一套稳定的标准与软件来作为培训的纲要与方向,所以,我们需要这样一套工具来规范、支撑教师信息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
3、工具箱是怎么做出来的
工具箱作为一堆工具的容器,需要提供友好的界面,还需要提供一个兼容性较好的软环境,这个过程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3.1改造集成环境
为了体现工具的整体性,需要一个开放的菜单系统,将所选工具整合打包。通过对比,我们最后选择的菜单系统为音速启动,这是一款可以自由组合的快速启动系统,有着接近于QQ的外观,操作模式简单,可配置参数多。为了配合工具箱的主题,我对其目录结构与图标做了适当修改,将资源图标改成国旗为背景,体现其工作的严肃性,将分类图标以相应学科的代表性标志来标识,将最常用的功能放在最显眼的位置。此外,为方便每次升级的历史追踪,系统中对每次升级以原始的文本文件进行了记录,同时以GitHub作为整个项目版本管理工具,做到工具集成的科学化与条理化。
3.2软件绿化
要实现工具箱的便携性和可移植性,对集成的软件进行绿化是唯一的途径,因此,我们通过各大绿化平台搜寻软件的绿化版本,搜索无果的就自己动手完成特定软件的绿化。
3.3避免版权纠纷
为了避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同时也是对软件著作权的遵守,更是对开发者的尊重,工具箱里集成的软件以免费软件为主,以共享软件为辅,特别好的软件以第三方提供的解决方案处理,不触碰法律底线,保护知识产权。
3.4优化下载与传输质量。
对软件无关资源进行有效的删减,剔除帮助与反安装程序,清理生成的临时文件,对必要部分进行最大化压缩,以百度企业网盘和腾讯微云为依托进行资源分发,建立有一个小型网站提供功能说明与常见问题帮助,提供版本更新提醒。
4、实用效果。
4.1测试量表;
4.2使用评价。
5、总结
工具箱以合理的分类,统一的命令标准,将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关键性软件进行了集成,有效的保证了工作流程的连续性,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展现了工具箱应有的价值,为本区教师的日常工作提供了支撑,也为我区的师训工作提供了借鉴。
6、项目支持网站及其参考资料。
6.1项目支持网站
www.bitpacket.net
GitHub.com/G00dChina/TeacherKit
6.2参考资料
(1)教育技术论坛 www.etthink.com
(2)音速启动 www.3lsoft.com
(3)绿 盟 www.xdowns.com
(4)精品绿色便携软件 www.portablesoft.org
八、课题研究成果的实践成效
1、培训实效
充分发挥金安区教师进修学校的师训平台,两年来,微课的实践模型应用通过在市级骨干教师培训、教师转学科培训、信息技术区级骨干培训、教师各种专项培训等各种培训中进行授课,通过访谈、追踪,培训的内容得到了广大参训教师的欢迎与认可,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培训的内容具有极大的实践性,让微课的制作技术简单易掌握,让教师能够人人制作微课,极大的促进了微课常态化的教学。
2、教学实践成效
两年来,我们用我们的课题研究成果,在四所乡镇学校分别进行了相关的推广与实践,四所乡镇学校分别为:毛中东校区、三十铺镇一小、张店太平桥初中、马头镇胡楼小学。覆盖的学段从小学、初中到高中,覆盖的区域有初、高中、有乡镇中心小学、有农村村小,都取得了不错的教学成果,很好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3、教师工具箱效果反馈
教师工具箱成型后,我们通过线下和线上两个渠道进行分发与测试,收到很好的反馈。内著名技术论坛上分享后,获得13000多的浏览,168条评价,得到了行业内外技术人员的高度肯定。
数据分享源中看出,百度企业网盘的直接下载量将近5000,转存1948次,浏览数已超过5000。
以“教师工具箱”和“金安教师工具箱”为关键词在各搜索引擎中搜索,我们的项目均排在前列。
从各个参与项目的学校收集回来的纸质问卷中,我们进行了数据统计与分析,结果表明,我们的工具箱有效的提高了老师们的工作效率,对教学与考研有很好的推进作用。
第四部分 存在问题及未来设想
经过近两年的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是,我们同时也清醒地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因为时间短、任务重,让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时着重点放在了“技术”层面的研究,在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的运用方面存在缺失,如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等方面没有深入研究。另外,课题研究的成果推广存在局限性,目前只能在本区内进行局部的推广与应用。
在此过程中,到去年(2018年)11月、12月,在金安区全员培训暨国培(2018)送教研课磨课阶段,我们课题组成员参与了信息技术“同课异构”的教学活动,其中,给了我们一个启发,提出了“异校同课”的构想。
“同课异构”这样的活动对参与的教师来说收获是很大的,吸取他人的优点同时看出自己的不足,对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有很大作用,但是同课异构存在着时空的局限性:一是没有上级主管部门的组织,很难做到不同乡镇不同学校之间在这方面的交流;二是对教师参与覆盖面是很有限,绝大部分教师都没有参与这样活动的机会。所以出于对同课异构的扩展,提出了“异校同课”的构想,通过网络平台如在线课堂等,打破地域限制做到校—校对接,让同课异构扩大教师参与的覆盖面,打破时空局限,让同课异构活动成为教学常态化活动。因为主客观的原因,课题组没有进一步去深入思考与实践,这是本课题遗憾之处。当然,提出这样的构想也算是对课题研究的一种贡献,为后继相关课题研究的开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实践和摸索“异校同课”的构想。
|